ted筆記019-情緒價值、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ted筆記019-來自情緒的勇敢與天賦


    不得不說這篇的用句對我來說有點難度,有些句子看了遍翻譯才能理解。

    關於情緒價值,對於情緒帶給其他事務的價值這篇沒有提到。主要是講解如何能在這種快速變遷的經濟情況、社會型態和科技發展快速,生活壓力急遽增加的壓力,卻仍倡籲正面、積極的情緒的主流情況中,去接納自身無法疏導的脆弱與負面情緒,以及告訴你分辨並確認負面的情緒來源是如何的重要。


講者(Susan David)以自身經驗作為開頭:


    年幼時以父親早逝作為開端,但父親在Susan的早年教育中極其重要。演講結尾有提到,父親對於Susan情緒處理的態度在人生中起到正確的效用。

    記得去年看過一本書,內容有點忘了,但書名後來流傳甚廣,可能也療癒撫慰很多有相同缺憾的人。那本書就叫做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Susan的父親在面對Susan童年時對於死亡的害怕,並未編纂一個模糊的詞彙作為現實跟童話之間的緩衝。相反的他溫柔直面女兒的恐懼,並引領她學會雖然害怕這種情緒來臨時,仍然做出應對的態度。

What he showed me is that courage is not an absence of fear; courage is fear walking. 
勇氣並非沒有害怕的事情,而是你害怕時依然去做

 

在逃避後面對、痛苦中成長:


    Susan的家庭,在父親過世之後在經濟和心理層面急劇下滑。

    Susan提到當時社會環境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於種族主義仍存在一定的否認性,這種明明存在過卻將其存在忽視並取消的心態,people convince themselves that they are doing nothing wrong,人們說服自身讓自己覺得並未做錯事情。而在她意識到對於國家社會產生的影響之前,這種取消負面事物的心態先在她個人層面產生了破懷力。

And yet, I first learned of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denial at a personal level, 
before I understood what it was doing to the country of my birth.

    在家中經濟支柱垮台後,母親在照顧病重的父親也未能支撐家裡原有的生意。隨著父親過世問題也一一顯露出來,債權人上門討債讓家中不再令人感到安全。在痛失至親之後的痛苦中,Susan以暴飲暴食的方式來拒絕承認悲傷。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以紙筆寫出內心真實感受。

    她提到因社會中存在一定的鼓勵正面積極、卻對於負面的心情全盤拒絕的態度。所以在老師給她用來寫下悲傷的空白紙筆,是她30年來對於這種態度革命並且重新塑造人生的第一步。

Life's beauty is inseparable from its fragility.生命的美麗與其脆弱密不可分。


全盤但正確地接受情緒

    我們該如何消除面對情緒時的僵化保持敏捷性呢?
    Susan提到,經研究將它提到兩個部分,全盤接受情緒(acceptance of all of our emotions)和準確接受(We also know that accuracy matters)。即使是凌亂的、困難的那種也是情緒的一部分,但接受全盤的情緒是重要的,不過對情緒保持敏感不只單存在接受這一層面。

    準確性也很重要。

    例如人們最常說的是「我很壓力很大。」事實上恐懼和失望是來自兩種不同的世界,情況可能是「我正在從事不適合也不愉快的職業。」像這樣準確的識別我們的情緒,對於我們的大腦釐清相關造成我們負面情緒的內容。

    這樣大腦對於準備潛力會被激活,並採取一些具體的步驟,正確的步驟、而不存在隨機的形式,我們的情緒相對大腦而言是一組數據。

Because our emotions are data. 

⭐結語:

    對於不感到興趣的事情我們並不會有相應的反應,當我們內化感受,並做出價值觀一致的行爲,而其中有差異時,我們就會通過我們的情緒找到通往最佳自我的途徑。

Emotions are data, they are not directives.情緒是一組數據,而非指令。

    在極端的情緒下停止衝動行事,並且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情緒這麼大的落差,因為We own our emotions, they don't own us. 


小小世界,安溥的版本拯救我的世界

    其實許多時候,情緒是孤獨的,《人類大歷史》中哈拉瑞提過語言是一種翻譯,經過翻譯後的字句與原本的意思就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意思了,總是會因為個人的解讀差上一點點,或非常多。勇敢的人在承受中成長,不勇敢的人在成長中學會。
    我們都是人啊,沒辦法把情緒條條槓槓劃分清楚,道理都懂,但總是過不好人生。畢竟情緒發洩是一種本能,能做到三思而後行,不讓自己的情緒產生一些糟糕的危害,大概是究極體的很社會化人類吧。

    發完脾氣最要緊的事
    1.即時回頭思考過程--到底發完脾氣,是一時意氣風發,或是後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過?
    2.是不是自己犯錯--人都會下意識找戰犯,但勇於承擔、即時道歉彌補才是解決之道。

    後者這部分可能由於華人社會的教育方式,我們小時候做錯事情都會被懲罰,以至於一種類似下意識說謊、卸責的行為留在我們潛意識中,這種防衛心態要完全矯正過來並不容易,最要先的是正視這部分心態的存在。另外就是即使沒有承攬責任,在聽到別人的批評、建議時,要具備能理性客觀分析內容的能力。

    最後就是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跟需要。

    尤其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因為跟對方過於親近,而產生了“對方有義務了解、理解自己”的錯覺,但事實上,誠懇地而實際的說出自己的需求,對於彼此的溝通和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向對方表達「當下班時明顯情緒不佳時,我希望你能把房間收拾好,看到乾淨的環境我會好一點。」

    或像是,「如果你下班經過我喜歡吃的甜點店,能順便幫我帶一塊我喜歡的甜食,我會很開心。」

    三毛說:「當你學會了裝傻,懂得了扮啞;突然間就會發現,心知肚明的事其實不必言說。言不由衷的人,也沒必要去拆穿!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往後餘生,惜我者習之,棄我者棄之。我對得起最初的萍水相逢,也對得住最終的一刀兩斷。」

這是個群聚的社會,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言語和行為就是我們搭建的橋樑,而好的橋樑才能走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