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sses who want us back in the office By Peter Yeung
We assume remote work is here to stay – but some of the loudest voices in the corporate world are rallying to get employees back in offices.我們假設遠端工作會繼續存在,但企業界中有些大佬正團結起來讓員工滾回去辦公室。
當接種疫苗開始普及,許多國家正在醞釀回到常態,去年一年被迫進行遠端工作的公司面臨一個負責的抉擇。老闆應該讓員工回到辦公室還是待在家?或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
業界回答了不同的答案。有些企業很快宣布這是一個工作的新常態,例如提供文件儲存服務的Dropbox,在2020年時“虛擬先行”中,提出“非線性工作日”和“員工體驗”的好處。但在其他企業,像科技巨頭Facebook和保險公司Aviva,則選擇混合的辦公模式,為員工提供彈性和獨立性,但同時保持某些組織結構。
然而有些企業主,尤其是金融業的,認為遠端工作的長期效益被誇大,辦公室會繼續作為重要的工作中心。「這不該是新常態。」高盛的CEO,David Solomon在2月份的瑞士信貸集團會議上說。「這是一種失常,我們會盡快修正。」巴克萊銀行的主席Jes Staley在一月份說了相近的觀點,表示遠端工作是一種不能延續的短期措施。
因此疫情後的工作結構問題仍然持續存在,雖然有些員工已經假設辦公室生活已經回不去了。但可能很難確實了解每個雇主會在什麼時機點選擇怎樣的處置,以及為什麼這麼想讓員工共處一室,但了解有很多種的選擇,說不定能讓員工為也許跟他們預期的不太依樣的未來做準備。
“這不適合我們。”
來自金融部門的阻力在過去幾個月浮現。
Solomon表示這家投資銀行,因其2020年運營時的不到“10%員工在辦公室”的工作風格備受矚目。但是儘管承認疫情推動了數字化,創造更有效能的業務模式,高盛的CEO表示對新合作的3000名員工的擔憂。他解釋說,「我確實想說這會是業界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但對我們來說不理想。」
巴克萊的Staley說,現在遠端工作的效益能跟過去一樣是“了不起的”。但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會議上,他對這之後有所顧慮,「對尋求應有的企業文化與合作,對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會變得更加挑戰。」
Mary Erdoes,摩根大通資產與財政主管,在同一個會議上對遠端工作的長期影響提出憂心,「這正在消耗,狀況很難。」她說,「這需要很多內在的力量和可持續性,卻沒有辦法從其他人身上獲得能量。」
It will increasingly be a challenge to maintain the culture and collaboration that these 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ek to have and should have – Jes Staley.對尋求應有的企業文化與合作,對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會變得更加挑戰。
明顯雇主和員工都比疫情剛開始時更了解遠端工作了,雖然所有人都承認有好的一面,像是對員工來說更加彈性、對雇主來說管理費用降低,遠端工作對信任、公司文化、年輕人的升遷進程和員工之間如何合作也讓人擔憂。每間公司都在仔細評估最佳的模式。
根據一家專注於研究與提供諮詢未來的工作模式的公司GWA總裁Kate Lister表示,「普遍對遠程工作反對的族群來自“守舊”、“年長的”和“中低階層主管”的觀點,他們普遍有一種“穩坐在座位上”的心態。」她說,「經理不相信員工能不受控制的狀態下工作,尤其在具有指標性的投資業,可能會擔心員工不工作。」
但Kate Lister補充比起更自由的工作方式相比,導師這個角色在金融業更重要這點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很難讓新員工上手,或在走廊上、電梯裡遇到需要教導的年輕員工。」她說,「我們還沒找到一種虛擬的方式複製這行為模式。」
史丹佛大學經濟與管理教授Nicholas Bloom認為,金融業的中心思想是建立在保持公司文化和員工工作動力上面的。他補充說明,這種工作文化的重點在於,在傳統組織中“上對下”的階級制度。「他們不想要散工。」他說,「他們不想要員工在工作時的當下,正在希臘的咖啡店或泰國的海景度假村。」
但Bloom說,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關於遠端工作其他更合理的擔憂已經浮現:生產力下降,對父母而言、由於孩子的存在,其缺乏空間和隱私問題,失去具有創造性地私下互動,員工的精神負擔是沒辦法以數字量化的。
“實踐他們宣揚的。”
然而,在科技業中領先的聲音都是支持遠端工作和在疫情流行初期帶來的優勢。他們引用證據在家工作能提升效率、提供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廣泛的包容人才資源庫能用來招攬和提高員工包容性與留任率。
里茲大學數位未來工作研究中心的聯合主任,Mark Stuart說,科技業這麼早支持遠距工作部分原因是因為許多公司早就在實驗了。「無論如何,科技公司都這麼做。」他說,「但對於其他部門,像金融業,需要花更多努力來改變。」因為公司通常更大規模和歷史更悠久。
疫情爆發前,電腦硬體製造商Dell的員工已經有25%處於遠程工作狀態。「是,[遠程工作]會持續。」CEO Michael Dell在三月對CRN說,「我們不會對其他公司提供標準答案,但這種混合的狀態肯定會持續,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狀態會持續下去。」
Facebook的祖克柏在這同時敏銳地指出,轉向對遠程工作的信心是基於發展中的科技技術。「我們持續研究許多遠程技術和產品。」他在5月份對The Verge說,「所以,如果你長期使用 VR、AR和視訊聊天,你必須相信自己能幫助人們隨時隨地做他們想做的事。我想這意味著一種世界觀,隨著時間推移會更加允許遠程工作。」
領導威爾士會議委託調查家庭工作報告的卡迪夫大學教授Alan Felstead說,除了被廣為吹捧的遠程工作理由之外,這些科技產業還有其他非常明顯原因:利益。「科技公司顯然非常有興趣,」他說,「不像其他領域,讚頌支持遠距工作就是在幫助他們推廣自家產品,科技公司在實踐他們宣揚的東西。」
但史丹佛的Bloom也認為,科技公司的員工更傾向遠距工作,這也是他認為該行業已經在家工作的原因其中之一。「你可以想像那些員工,」他說,「他們大多是樂於這樣做的20~30歲的技術人員。」
期待一些細微差距。
對勞動力普遍的需求是機動性的。根據軟體公司Buffer 2021年的遠距工作狀況報告,高達96.7%的受訪者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生涯,至少有一段時間能夠遠程工作。
但根據專家的說法,員工是否會回到公共運輸工具和共同用餐時間,或者每週的虛擬工作社交夜晚的新世界,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工作領域和你的職場角色,以及更隨意的原因,你的老闆想要什麼。
儘管在金融業對於遠程工作主要持反對聲浪,部分管理層提出了中間的看法,「100%人和100%的時間都回歸辦公室工作的課能性為零,而每個人都在家工作的可能性也為零。」摩根大通的營運長Daniel Pinto二月時告訴CNBN。
在同一時間,就算是科技龍頭也在採取更平衡的措施。三月時,Alphabet的CEO Sundar Pichai 表示,Google計劃今年投資超過70億美元(1900億台幣)在美國建設辦公室和數據中心。「親自聚在一起合作和建立社區是Google文化的核心,這會是我們未來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在一篇blog文章內說道。據《紐時》報導,該公司希望員工在9/1之後,計劃至少每週返工三次。」
「報紙的頭條是關於主要企業的,而且有以偏概全的傾象。」Stuart說,「差異被過分解讀了,實際上情況微妙了點,不是取決於部門而是更傾向於工作性質、工作模式和職業概況。」
這傳遞一個訊息,不要假設遠端工作會持續或者消失,不太可能會有強硬又快速的答案。